小朋友叫涵涵,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ADHD)。
他好动、坐不住、注意力差,内向胆小、学习跟不上,成绩差…在爸爸的叙述里,他似乎是一个没有优点的孩子。
然而,经过医学、心理、教育…,“医教一体”的综合性干预,在昨天的复诊中,小朋友的成长进步,让我们非常惊喜。
爸爸说:
涵涵的注意力集中了很多,上课听课质量也提高了,学习成绩从原来的40多分,一步一步上升到了90分,让他非常高兴。
而这段时间,老师也经常表扬孩子变化大。原本内向、不自信的涵涵,现在也越来越活泼了。
看到小朋友的变化,太欣慰了。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,小朋友主要的两大心理需求,来源父母的爱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。对于ADHD的小朋友尤是如此。
▽小朋友正在做测试
我们每个孩子都非常优秀,希望每一位家长、老师,家人给予孩子勇气和鼓励。
在强大爱的支持下,孩子才有力量敢于去改变自己,战胜ADHD。
★我孩子作业拖拉,总是走神,是多动症吗?
★为什么报了注意力训练班,也没有多大作用呢?
★孩子多动症,大了就好了吗?
成都西南儿童医院温馨提示: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请点击【在线咨询】,我院会根据孩子的状况,为您提供就医指导和健康咨询。
成都西南儿童医院增高怎么样?9个月长高10cm的孩子叫珍珍,11岁,女孩,她的身高一直比同龄人矮。
据了解,珍珍的妈妈156cm,爸爸身高170cm。从遗传上来说,珍珍丝毫没有优势。
那既然这样的情况,为什么妈妈要等到孩子11岁才带来看呢?
珍珍妈妈说:
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,加上我女儿身体也很健康,给她营养跟上,女儿一定会比我们长得高。我们亲戚说,孩子现在矮,以后会长的…
结果,孩子不仅一直矮不说,发育之后来了月经,近1年更是不见长了!
虽然在生活中也有父母都不高,儿女却“出类拔萃”的情况,但这其中的前提是,进行科学的身高管理,关注每个阶段孩子生长速率是否正常。
并不是说孩子营养好、睡得好,就能长高;也不是现在不长以后就一定会长。
在身高测量中,珍珍现在138.5cm,比同龄女孩子的身高矮了8cm多。不仅如此,黄丽敏主任查看珍珍的检查报告发现:
★珍珍骨龄正常,但预测成年身高却只有152cm;
★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只有4.16ng/mL,远低于青春期生长激素分泌的正常水平;
★另外,甲状腺、MRI(核磁共振)孩子的脑垂体等未见明显异常。
小科普:在孩子生长激素激发实验中
★如果生长激素最高值≤5 ng/mL,那么说明孩子生长激素完全缺乏;
★如果最高值在5~10 ng/mL之间,那么说明孩子生长激素部分缺乏;
★如果生长激素最高值如果≥10 ng/mL,那么说明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是完全正常的。
结合这些情况,也就是说,如果珍珍不进行身高干预,目前只有近13cm的长高空间,成年后身高152cm。
而且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,如果再晚些年,骨骺线就基本闭合,想再长高就很难了。
原本夫妻俩还希望孩子能有160cm,不曾想…,这样的结果,让一家人懊悔不已。
珍珍还能长高吗?她还能长到父母希望的160cm吗?
凭借着近40年的临床经验,黄丽敏主任针对孩子生长激素缺乏的情况,采取了生长激素治疗、物理治疗相结合的身高干预方案。
一方面,给珍珍补充生长激素;另一方面,运用物理疗法等,促进孩子自身多分泌生长激素。
同时,黄丽敏主任还教给了家长一些家庭干预方法:合理营养、均衡膳食、充足睡眠、适量运动;坐姿,站姿,睡姿保持端正。
这样才能形成合力,让干预效果发挥得更好。
在11月份初来复查时,珍珍已经有148.5cm,足足长高了10cm。
通过下面的这张分享的记录表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,珍珍是如何一步步从138.5cm,长到148.5cm。
10cm,每一厘米都凝聚着她和妈妈、以及医生的努力。
据珍珍妈妈讲,从开始治疗起,除了在医院的常规治疗外,她们还按照黄丽敏主任给出的家庭干预方案,在运动、饮食、睡眠等方面严格执行。
同时,月随访孩子的情况,复查身高体重,每半年或一年复查骨龄和骨骺线情况。
每三个月,黄丽敏主任还根据珍珍生长发育情况,检查评估治疗安全性相关指标,调整治疗方案。
那既然这样,我的孩子可以用这个方法长高吗?
面对这个疑问,我想给家长们分享这4点:
①如果孩子出现身高异常,建议在发育前的阶段进行干预。
男孩身高干预的黄金期在4岁到11岁,女孩是在4岁到9岁。
这个阶段孩子生长空间大,对治疗敏感性好,效果好,体重低,花费也相对少。
②孩子长得慢,并不一定就是生长激素缺乏,每个小朋友个体情况不一样,需要全面综合了解分析,生长激素不是每个孩子都适用的;
比如骨骺线闭合的孩子,不能用生长激素。
这里分享一张孩子矮小症的疾病因素图,家长们可以粗略了解一下。
③在身高干预的方式方面,在我院其实是比较多的,还有比如中医疗法、物理治疗,给孩子调理。
*部分及大型仪器检查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。
★这些长高方法,对我的孩子有用吗?
★身高干预一般可以帮助孩子长多少?
…
成都西南儿童医院温馨提示: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,请点击【在线咨询】,我院会根据孩子的状况,为您提供就医指导和健康咨询。
国庆期间,一位妈妈特地抽时间,带着孩子轩轩,来看望熊爷爷。 在诊室里,熊爷爷给孩子量了身高体重,查了体,还关切地询问了轩轩最近这段时间的饮食、运动等情况…
“长得不错,有149cm了。孩子要步入青春发育期了,要密切关注他的身高增长,不能松懈。”熊爷爷叮嘱说。 一旁的妈妈笑容洋溢在脸上,要知道在去年6月份,轩轩还只有138cm,比同龄男孩都矮。到现在长了11cm,一家人总算不那么心慌了。
身高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,尤其是男孩。 西西还经常遇到15岁~18岁的孩子,自己询问“我还能不能长高?”。 可见,身高这件事,不管在父母,还是孩子心里,都非常重要的。 那自家孩子还能不能长高? 看“骨骺线” 孩子身上的“骨骺线”相当关键,是否闭合,将直接决定我们的孩子能否继续长高! 骨骺线是长骨的骨干和骨骺之间存在的软骨带,在X线片中显示为分离间隙。 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,当这层软骨完全骨化后,代表着骨骺线完全闭合,当骨骺线完全闭合,骨骼也会停止生长。
所以简单来说,骨骺线代表着的是孩子的生长空间。 生长发育正常的孩子,年龄越小,骨骺软骨越活跃,生长空间会越大。 举个例子: ★一个7岁的小朋友,只有117.5cm,通过身高管理,一年半,奋起直追了15.5cm,现在9岁的他有133cm,和同龄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。
另外,孩子正处于身高干预黄金期,骨骺线生长空间大,完全能够赶超同龄人。
★而另一个17岁的孩子身高164,骨骺线只有一线希望,长了2cm,弥足珍贵。
这里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: 骨骺线闭合有先后性,手腕部的骨骺线最早闭合,而后是下肢骨的骨骺线逐渐闭合。 影响人体身高的主要是下肢长度,所以观察骨骺线是否闭合,建议结合膝关节片子看。 孩子长高,虽然先天因素我们做父母的无法改变,但何不趁孩子还小得天独厚的优势,为宝宝创造更有利的条件,为他们的长高加油助力呢? ★想让孩子长高,做哪些运动有用呢?
★真的有增高药,可以帮助孩子长高吗?
…
如果家长还有育儿方面的疑问和焦虑,欢迎和我们交流。
回归校园的小朋友叫豪豪,4岁半,「孤独症谱系障碍伴随多动症」。在短短2个月的干预训练后,他的进步让我们所有人很惊喜。
下面让沿着时间轴的推进,一起来分享这份喜悦吧。
★4岁多的豪豪为什么被退学?
★在改变过程中,豪豪经历了什么?
★豪豪的爸爸又做了些什么?
1
几个月前
焦虑忧心的豪豪爸
7月20日,发育行为科诊室里,豪豪爸满面愁容,他看着四处窜走的儿子,焦急又无助。
医生一边和爸爸详细交谈着,一边观察着小豪豪的一举一动。
在沟通中,了解到豪豪从小有很多表现与同龄孩子不一样,语言能力差,不会表达,孤僻、不听指令,坐不住…
本以为孩子大了就好了,但随着豪豪被幼儿园退学,被诊断为“孤独症谱系障碍伴多动症”,豪豪爸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他说:
当时不了解什么是自闭症,以为就是普通的疾病,但听了医生的解释后,犹如晴天霹雳,全家人都非常诧异,不敢相信,更不愿意接受…
豪豪真的是自闭症伴随多动症吗?
在与孩子进一步的互动中,发现他:
★目光注视短,仅1-2秒;无眼神交流、不与人互动;
★喜欢圆形,如硬币、瓶盖;喜欢开关门;无危险意识;
★对声音特别敏感,听见旁人说话就要捂耳朵,还很不耐烦并伴随尖叫;
★好动,喜欢抛撒物件,诊室里很多物件都移位了,有的还散落在了地上;….
综合检查报告,豪豪「孤独症谱系障碍伴多动症」的诊断并没有误诊。听到这里,豪豪爸怔住了…
医生一边安抚爸爸,一边详细讲解了早期干预、密集化康复干预训练的重要性。
在康复干预的黄金期,小朋友的可塑性很强。只要方法对,孩子的进步会很大。
随后,根据豪豪自闭症共患多动症的情况,为孩子制定了IEP个别化训练方案,包括一对一训练和综合能力提升两个阶段。
2
分享豪豪一点一滴的进步
8月9日:一对一康复训练20天
在这段时间里,豪豪爸爸带着他每天准时到医院,接受不同的康复训练。包括:语言、物理、OT、多感官、认知训练等,情况一天天有所改善。
比如:
★豪豪已经不再害怕说话声,他已经可以接受正常分贝的声音;
★可以听懂指令,静坐一段时间了;…
爸爸欣喜分享儿子进步
“他足足静坐了20分钟,这真的是很大的进步!”听着爸爸的讲述,高兴溢于言表。
要知道豪豪被幼儿园退学,就是因为他不能安静地坐着,并且要干扰课堂秩序。
▽豪豪安静地等待
再巩固一段时间的一对一训练后,豪豪各方面能力提升,评估通过后,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综合训练啦。
9月9日:正优学堂教室
这天中午11:50,豪豪爸爸在正优学堂教室外等儿子下课,门打开时,他发现儿子并没有马上走出来,而是和一个孩子在拉扯着什么。
他心里一紧,担心孩子又闯祸了,赶紧问老师。没想到,老师笑着说:“豪豪正在和别人交换玩具呢!”
“真的吗?”
豪豪爸真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,但事实正摆在他眼前:儿子会和小朋友互动了。
这是又一次的飞跃和进步。豪豪之前总是自己玩自己的,所以他也不喜欢去幼儿园。
除此之外,现在豪豪在听老师的指令、认知理解能力也有了提升。
什么是正优课堂
正优学堂是一个综合的课程,包括生活自理、游戏互动、语言沟通等内容。它是从香港引进,并由香港大学李萍英教授担任总顾问。
课程按照普校时间设置,训练孩子守规矩、听指令等,以更好地衔接幼儿园和小学,帮助孩子顺利入学。
3
为了孩子的进步爸爸心血付出
在豪豪的进步里,除了康复老师们的用心、努力,更重要的,还有爸爸作为父亲,为儿子所付出的心血。
★每天他带着儿子都是准时参加训练课,风雨无阻;
★在课后,豪豪爸还主动与老师交流,请教家庭训练中有疑问的方法,并很用心地记录下来的;
△爸爸做的笔记
★回到家里,爸爸按质按量地完成儿子的家庭训练,每天坚持3-4个小时;
★注意日常生活训练,比如自理能力训练,带豪豪一起去买菜、购物等;
…
在自闭症的干预改善中,除了专业训练,家庭辅助训练巩固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。
通过很多的临床观察,我们也发现:
家长的全力配合,家庭辅助训练干预,孩子的康复效果会好很多,也能明显的缩短了治疗周期。
儿子有了进步,爸爸很高兴。孩子正值学龄前期, 爸爸说还是希望孩子能进入学校。
所以在离开前,我们为他筹划一场欢送会,并详细叮嘱了孩子在阶段性干预后的注意事项!
给豪豪的礼物
注意点:
①孤独症谱系障碍需要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,不能因为孩子的进步,就立即停止所有的训练;
②建议前期每半个月利用周末时间到医院做一次康复训练,后期根据情况调整为一月一次;
③要持续家庭训练,并通过串珠子、走直线等方式提升孩子的注意力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。
祝愿豪豪健康快乐成长,尽快融入学校生活!
孩子永远是家长心里最柔软的地方。
最近有家长在说,她非常愤怒和情绪化,她说:
别的小朋友在康复干预后,顺利上了幼儿园;而我的孩子却感觉在原地踏步,这是为什么?
这位家长的倾诉,也反映了很多自闭症父母的疑问。我们非常能理解家长们的感受。
但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的自闭症孩子,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。在孩子的康复中,也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。
比如孩子的病程、轻重程度、目前的能力状况、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。
有的孩子要说出一个字,一个词语,需要医生和家长同心协力,甚至教上千遍,万遍,孩子才会有所改善。
下面分享一位星爸的自述
一路走来他经历了什么
又有哪些感悟
去年的某一天开始,我的孩子似乎忘记了怎么说话,渐渐地也忘记了如何看我的眼睛。
网上显示的11条自闭症症状,让我几近崩溃。
当时发现娃娃有这个病的时候,我就是崩溃。
给家人打电话都是哭,都是崩溃。
到一定的时候,像有时候晚上睡觉都想哭,看到娃娃就想哭。
但是一觉醒来,娃娃他还是不会正常啊,他还是自闭,他还是跟以前那个生病状态一模一样,他不会一下子就变好的。
生病前,我觉得他很聪明,会说几十个词语,到了2岁之后就开始慢慢慢慢地下降。
到了2岁3个月的时候,干脆不理人、不看人,一点眼神都没有,一点交流都没有。
一个字都不会,就更别说“爸爸妈妈”了,他就是完全无语言。
从沉默爸爸到孩子玩伴,从满脸泪水到满心欢颜。
我改变了,孩子也改变了,因为爱和陪伴。
我就是天天陪,我要求他妈妈和我天天陪,天天陪着他,有时候会看你一眼。
以前在家都是各忙各的,就没注意这些,感觉他看我了的时候很好。
到最后我直接到医院就诊,确认是自闭症,当时其实我也不接受,真的不接受!接受不了!
现在虽然我接受我娃娃是自闭症,但是我带出去,没有任何人说我娃娃是自闭症,我现在感觉心里面比较满意。
还比较可以,现在我心里面非常欣慰,也非常感谢医院。
医院我要感谢,但我自己也付出得很多。
必须付出,那是父母的责任!
从一个字都不会,完全无语言,改善到和普通小朋友没有明显差别。
孩子的进步很大!他的成长背后,除了专业康复干预,还少不了家长的辛勤努力。
那么家长可以用哪些方法,让孩子的康复更有效呢?结合星爸的亲身分享,整理了5个方法给大家。
1勇于接受、用心去爱
在自闭症孩子的康复中,家长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态度,这对孩子的康复效果以及在家庭自然融合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。
这里有2点要注意:
★ 第1点,接纳孩子。
当孩子诊断自闭症,近半的家庭会花在短则数月,长则一两年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反复诊断。实际上,这会让孩子错过最佳康复期,情况变得更加糟糕。
建议家长一旦发现怀疑有ASD倾向,就要尽早干预,甚至不必等到诊断。
因为年龄越小孩子的大脑可塑性越高。自闭症以及发育迟缓的黄金干预年龄为2-6岁,适宜干预年龄为2-12岁。
★ 第2点,自闭症孩子首先是孩子,家长爱的陪伴少不了
在采访中,正如那位星爸所强调的:
作为星爸星妈,一定要注意,千万要注意随时给孩子爱。
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,怎么做怎么有效,要去摸索。但是一定是必须要行动。
不断尝试,一遍、两遍,三遍,无数遍,日复一日…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,一点一点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。
2切忌过分溺爱
由于孩子的特殊性,很多家长都会特殊照顾,甚至过分放纵。比如:对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,也去满足他;在生活中,对孩子无微不至,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…但是,这些做法的结果通常不容乐观。
★ 第一,剥夺了他学习自立的权利,也会进一步加重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,让孩子的进步得不到保障,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更加困难。★ 第二,直接影响到亲子关系。
一味地迁就孩子,并不能让孩子对你真正的喜爱。相反,在临床观察中发现,建立良好规则反而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。
对于帮助他建立规则的人,也会产生带有尊敬的依恋感。
建议家长:
在行为管理上,应该建立和对待一般孩子一样的标准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从生活小事着手,培养孩子独立性,自理能力。
3切忌过分投入
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到孩子的教育训练上,而完全忽略了自己和家人,封闭自己的社交。
这是不正确的养育孩子的方法。
这不仅会使家长精疲力尽,还会对婚姻和家庭的平衡与和谐造成危机。
因此,家长一定要给自己和家人适当的私人时间和空间,并一直保持着对自己生活的关注。
4多学习相关知识应用到家庭融合训练中
作为星孩的父母,要积极学习自闭症相关的知识,包括训练方法,以及了解孩子会有哪些问题行为,如何应对处理等等。★ 一方面,因为在我们家庭生活中,有大量的生活场景,充分运用起来,可以帮助改善孩子的语言,认知,社交,有更好的康复效果。
▽香港教育大学李萍英教授和家长们一起读书,为家长讲解专业的正向教养知识。
★ 另一方面,普通孩子在各个阶段体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,也会在自闭症孩子身上体现,可能还会更加突出。
家长通过学习,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方法,就能更好地应对孩子所出现的情绪、行为问题。
学习的途径:
家长可以自己看相关的书籍;在陪伴孩子康复训练的时候,多留心去学习康复治疗师的康复训练方法。
▽香港教育大学李萍英教授为家长准备的正向教养教材
5合理训练 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
①在指导下进行训练孩子的训练应该是科学的。
因此,家长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,通过规范的评估确定孩子的训练基线和能力状况,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。切不可盲目模仿他人的做法,而不分析孩子实际,强加给自己的孩子。
②掌握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
自闭症儿童的训练与正常儿童的训练有共同之处,但是,在训练方式方面又有其特殊性。
比如:针对孩子的训练,有“个别化教学计划”(简称IEP, individual educational plan)。
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病程、目前的能力状况、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,为孩子制定合理的阶段训练目标。
★ “一对一”教学侧重个别化的针对训练,引导孩子从模仿学起;
★ “集体课”在自然的情景中,大量地,紧密地,帮助孩子学习互动交流技巧。
在家庭自然的融合训练中,家长必须掌握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,才能适应孩子发展的需要,让康复效果更好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希望能帮助到不知所措或正在处在困惑中的家长。
小朋友患上自闭症,作为父母,必须拿出十二分的信心和勇气。
同时,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来面对现实、面对孩子。
★ 孩子专业的康复训练,有哪些方法?
★ 自闭症如何筛查?有特效的训练方法吗?..
成都西南儿童医院温馨提示:如有疑问请在线咨询,我们会根据孩子的状况,为您提供就医指导和健康咨询。
今天西西要分享的这个小朋友叫凯凯,当时3岁的他,着实让爸爸妈妈心急如焚、手足无措。
爸爸回忆说,孩子那时候什么话都不会说,虽然会“啊啊”发声,但一点都听不懂说什么。
不仅如此,孩子理解能力比较差,教说话的时候,凯凯也不听,总是玩自己的。
感觉到孩子的情况非同寻常,一家人找到了我们寻求帮助。
我院神经内科杜玉芳主任,给小朋友做了相关的医学检查和评估筛查。比如核磁共振、发育评估、韦氏智力评估、注意力测试、记忆力测试等等。
发现导致凯凯这些异常的原因是智力低下。
后来,在早期的干预治疗训练下,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、物理疗法、语言训练、认知训练等,凯凯的情况有了逐步改善,正在赶上正常宝宝的智力水平。
小朋友凯凯的爸爸为了感谢杜主任,特地送来了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鲜红的锦旗,表达他的感激之情。
一份温暖
▽家长的感谢信
尊敬的西南儿童医院神经科杜玉芳主任:
首先我代表全家送上对您最真挚的祝愿,祝您工作顺心。
此刻,作为凯凯的家长,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表达对您的无限感激及衷心的感谢。在几次住院的时间里,您用无私的爱心和高尚的医德为病人解除了痛苦,您的一言一行、一举一动诠释着当代医生的医道本色。
在孩子住院期间,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,由于我们对医学的一知半解,没少给您们出难题,添麻烦,可是杜主任从来不愠不恼,总是耐心讲解,尽力满足我们的要求。
现在,马上要出院了。在此,我代表我们全家对杜主任表示最衷心的感谢。
祝杜玉芳主任身体健康,万事如意!
看到孩子的不断进步,让我们祝愿小朋友越来越好!孩子的发育就像万米长跑,正常孩子向前快跑,智力低下的孩子却是向前慢跑甚至爬,差距也会越拉越大。
★孩子智力低下除了语言发育慢,还有哪些表现?
★训练孩子的智力有哪些方法?
小时候的小军活泼听话,人见人爱,可后来孩子的变化让父母有点难以接受。
小军现在是出了名的捣蛋分子!上课注意力不集中、坐不住、还动不动就离开座位、成绩差、脾气暴躁爱打架、也不听指令…
这让老师家长非常恼火,管教起来也很棘手。
但小军却非常委屈,说自己也想好好听讲,就是控制不住。
发育行为科刘慧侦主任,非常慎重严谨,熊孩子≠多动症,结合相关的医学检查、专业量表(重点)评估,小军被确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。
经过2个月的“医教一体”治疗,家长反映孩子的变化翻天覆地。
小军比以前听话了许多,情绪方面也很好,更不打架了。
注意力、坐不住的情况有了改善,上课能认真听讲,学习方面也有很大改善,达到了预期阶段的治疗效果。
每个孩子都很优秀,请不要让多动症遮盖孩子的光芒。
多动症的医学名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,又称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。
明显症状为注意力不集中、注意缺乏持久性、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,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。
△下图是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给出的多动症诊断标准,家长可对照检查自家孩子。
★感觉孩子有多动症的倾向如何确诊呢?
★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,可以帮助孩子尽快改善呢?
★多动症可以如何在家干预训练呢?
家长可以通过点击免费问诊把孩子的年龄、性别,目前情况,发送到后台,可以得到针对您孩子专属情况的分析指导和建议。
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频繁眨眼睛、吸鼻子、耸肩等抽动症症状,或者抽动症状加重的情况。
图片中的彬彬,是今年3月9日来院就诊的,被确诊为抽动症,来的时候要眨眼、咧嘴、扭颈、耸肩。
彬彬的妈妈非常担心抽动症会进一步影响孩子的学习。
发育行为科主任了解情况后,为孩子制定了针对性治疗方案,通过一周的住院强化治疗,恢复效果非常明显,症状完全消失、病情稳定。
为了孩子的病情,每一位家长都殚精竭虑。
鹏鹏,抽动症,17年10月底到院治疗,最初建议住院一周,出院后症状好了80%。
为了孩子的治疗,家长坚持复诊,医生耐心随访跟踪,就算孩子感冒发烧也没有出现症状复发。今天特地从外地过来给医生送上了锦旗,对孟青主任表示感谢。
抽动症症状进程一般为波动性、进行性、慢性,因此抽动症表现经常反复。
★哪些治疗方法更适合我的孩子呢?
★如何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?
★抽动症的家庭护理要注意哪些呢?
家长可以通过点击免费问诊把孩子的年龄、性别,目前情况,发送到后台,可以得到针对您孩子专属情况的分析指导和建议。
今天,西西的康复跟踪,要分享小宇宝贝的进步。
3岁的小宇,比同龄孩子语言能力差了一大截,妈妈怎么教都不学,一家人非常着急。
后来,小宇被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,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训练。
在训练前,康复语言治疗师给小宇做了全面评估,并制定了个体化的语言训练方案。
现在,小宇已经上认知课已经2个多月,我们来看看他的进步:
★刚来的时候,孩子注意力、规则感、观察力都比较差。基本认知和概念理解情况,也不好。
★训练了这么长时间,小宇的注意力有所提高,有规则感,也能比较好的配合康复语言治疗老师了。
同时,他的基本认知和概念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。
西西看到康复老师这样的反馈,非常为小宇高兴。假以时日,孩子很快就能追上同龄孩子啦!
语言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,更重要的是信心,我们需要给孩子不断的支持与鼓励,给孩子足够的时间,陪着孩子一起成长,一起进步……
★孩子多晚说话,会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?
★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,有哪些训练方法?
…
还有更多疑问,家长可以在线咨询,我院会根据孩子的状况,为您提供就医指导和健康咨询。
俗话说“大个儿门前站,不俊也好看”,说的就是高个子的天然优势。
身高关系着孩子今后的学业、就业、择偶等一系列问题,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身高,希望孩子能“蹭蹭”地“往上窜”!
下面分享5名增高成功孩子家长们的干货分享!
如果没有wifi,可以看下面的文字版哦
案例1
只能长1米51的欢欢
长到了1米66
15cm改变人生
欢欢(化名),从小个子就不高,警觉的妈妈赶紧带着孩子来医院找了内分泌科黄丽敏主任。
“按照遗传身高预测,这孩子只能长到1米51!”
难道真的是“爹矮矮一个,娘矮矮一窝”,欢欢妈妈非常伤心。其实,这句俗话是一个误传!
决定身高的因素35%来自爸爸,35%来自妈妈,其余30%则与营养、运动、疾病、睡眠等因素有关。
虽然欢欢的遗传有点差,我们也改变不了,但是30%的后天因素是可以打拼的,一样可以让孩子身高非常争气。毕竟多长1厘米也是长啊!
父母长得高,孩子不一定高;父母矮,孩子不一定矮。
在接受科学的治疗后,欢欢现在15岁,已经长到了1米66,15厘米的差距,这足以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。
现在的欢欢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啦,身体健康状况也非常好,非常自信!今年还考上了成都的重点高中。妈妈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案例2
长了15cm
家长从怀疑到信任
小奕是个聪明活泼,可他的个头去让却让妈妈忧心忡忡,为什么呢?
每次去体检,发现小奕比一般小孩矮很多,有10厘米!还常被当做低一级的小朋友。
于是,妈妈就领着小奕到我院内分泌科进行专业评估,熊友华院长发现小奕的身高只有117.5cm,低于正常范围。
“孩子现在小,是干预的黄金期,没有问题!”
刚开始,小奕的妈妈也是非常怀疑。
后来在熊友华院长的专业治疗下,孩子一年半身高长高了15.5cm,现在有133cm,完全追上并超过同龄人的身高,也很健康。
同时,这也让小奕妈妈打消了疑虑,还看到希望。
案例3
3兄妹同患矮小症
治疗后均长高13厘米以上
小城(12岁)、小欣(10岁)、小斌(7岁),是三兄妹,由于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,他们都是由爷爷带大。
最近两年,爷爷接送孩子上学时,发现班里的小朋友都一年比一年高,可自家的孩子却没怎么长。
爷爷一问老师才发现,三个孩子都是班里最矮的。
“孩子上学的时候,课桌都够不到,老师都是用本子、书给孩子垫在椅子上做,才能写字。”
熊友华院长给孩子们测身高发现,12岁的小城122.5cm,10岁的小欣117cm,7岁的小斌也只有100cm。
3个孩子的身高比同龄孩子的平均身高矮了十多厘米,属于矮小症。
为了进一步查明原因,熊友华院长详细询问了爷爷孩子的生活等相关情况,并结合严密的医学检查综合分析。
检查结果发现:孩子生长激素分泌不足,伴挑食、营养不均衡,脾胃功能弱。
病因查明之后,熊院长给孩子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。治疗方式有①病因治疗;②营养、运动和心理治疗;③生长激素替代治疗等。
治疗后,小城136cm,长高了13.5cm;小欣133cm,长高了16cm,小斌115.5cm,长高了15.5cm。
案例4
8岁孩子偏矮
调理2个月
追赶上2厘米
东东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,爸爸妈妈平时上班,所以东东大多数时间也都是奶奶在带。
现在8岁了,跟同龄孩子比起来比较偏矮,才只有一米二几。孩子爸爸妈妈总是觉得奶奶没有带好孩子,对此奶奶非常委屈。
那是什么原因呢?
从临床观察看,孩子免疫力差、反复生病,比如说经常感冒腹泻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肺炎、中耳炎等。
另外,孩子有偏食、厌食、消化不良、脾胃差,比如孩子平时偏食比较严重,饮食量不够,大便不规则(便秘或不成形)。
这些情况也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。
所以,孩子反复感冒腹泻、功能性消化不良,家长们也是要引起重视的。
再营养,孩子的身体吸收不到,也是无济于事。
经过2个多月的针对性的调理,东东长了2公分多,身高已经在追赶同龄人。